1、高校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6月30日,青海省助学贷款余额为6635万元,其中我行贷款余额为3863.358万元,占全省余额的58%,为青海省助学贷款余额占比最大的银行,且工行、建行2005年后,农行2007年后均不再发放新的助学贷款,今后青海省助学贷款全部由开行发放。分行从2005年7月开始介入此项业务,共发放3889.17万元,分别为青海省2004~200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564.363万元;2005~2006年度国家助学贷款566.15万元;2006~2007年度国家助学贷款1194.526万元;2007-2008年度国家助学贷款1564.131万元。我行贷款覆盖了青海省属全部9所高校,共计10725人次(8233人)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贷款人数占全部在校生的21%。
从效果上看:2005年各家商业银行因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不愿意开展此项业务,青海省助学贷款工作受到教育部批评。2005年7月,青海分行积极介入国家助学贷款领域,使青海省问题颇多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出现了转机,并带动了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2006年底,青海省助学贷款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因此教育部奖励性增加青海省2007年国家助学奖学金,从2006年的62万元增加到438万元,增长了7倍。省教育厅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忠实给各高校发放助学金时表示:“这是国家开发银行为高校学生带来的实惠”。目前,在开行的支持下,青海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顺利,在校生中获得贷款的学生达到21%,做到了应贷尽贷。
2、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
根据总行、教育部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相关安排,分行积极与青海省教贷中心沟通联系,并展开调研,准备适时开展此项工作。按照总行部署,青海省分行今年计划在全省46个区县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相比,现行的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贷款发放前,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内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较为困难;借款人仅为学生本人,在回收贷款时很多家长不配合,加之青海省高校贷款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省籍学生,毕业后的追缴贷款工作难度较大;省外已开始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使得青海省每年考到省外院校的贫困学生贷不到助学贷款等。因此,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起来的,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一项惠民工程,它既解决了高校贫困学子的实际困难,也更多地支持了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可以以学生家长作为见证人,加强了对借贷学生的监督和毕业去向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同时可以减轻高校所在地开办助贷银行的业务压力和贷款风险。
目前,青海分行已和青海省教育厅联合草拟了《青海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人民银行、银监局已以联合发文的形式正式公布此办法。
3、生源地助学贷款需求
青海省平均每年高考考生为4万人,本科录取人数为2万人,研究生录取人数按本科的10%计取,即2000人,按照本科4年、研究生3年计算,平均每年累计在校生与新录取学生本科人数为8万人,研究生人数为0.6万人,共计8.6万人。根据往年青海省贫困生数量测算,预计每年申请贷款学生人数为总人数的30%,则每年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人数本科2.4万人, 研究生人数为0.18万人, 共计2.58万人。
按照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需求额5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贷款需求额6000元测算,每年生源地助学贷款本科生需求约为12000万元,研究生需求约为1080万元,全省共计每年贷款需求130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