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藏区建设使之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环节,也是广大藏族人民的迫切愿望。藏区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繁荣藏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坚持祖国统一,是营造良好环境题中必有之义,对此广大僧俗群众肩负特殊责任。
一、弘扬藏族文化,寺院义不容辞
藏传佛教寺院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满足群众从事宗教信仰的需求;二是作为经院教育场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文化教育传承功能更加重要。各地的小寺院从事启蒙教育,稍具规模的寺院开展中等教育,拉萨三大寺则是藏族经院教育最高学府。入寺为僧为尼,其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拜师堪布等学者学经即为课堂学习,集体诵经相当于温习,辩经就是相互切磋,并通过参加不同规模辩经考试取得各级各类学位。
根据佛教理论,生命状态分为神、非神、人、地狱、饿鬼、畜生六类。灵魂不死,根据各自生前行为之善恶,下一世转生为相应生命状态,循环往复,永无止境,故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之中,只有人才能学佛,学佛成功则可脱离轮回之苦。佛教理论认为,能学佛的人身条件是八有暇十圆满,当今只要能生为健康的人身,则这些条件完全具备。然而最为难得的就是人身,对此佛有极其形象的比喻:一个瞎眼老龟常住海底,每百年才到海面一次,一露头即又立刻沉入海底,有一次出海龟首极其偶然地伸入在广阔海面上随汹涌波涛而翻滚的牛轭之孔。这种几率极少,几乎为零,人身之难得如此。因此,生为人身必须刻苦学佛,宝贵人身不可浪费,更不能糟蹋。
藏传佛教理论博大精深,其学科统称十明,小五明包括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大五明包括工艺学、医学、声律学、因明学和佛学,寺院主要攻读佛学,兼授其他。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以理论体系完备、次第分明,学风严谨、戒律清净而著称。藏传佛教对职业僧人要求十分严格,不同学习阶段的僧人须持守不同级别的戒律,以保证学有所成。一个人一旦入寺为僧为尼,就选择了学佛之路,必须依照戒律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潜心修习,刻苦实践,逐步领悟佛理,努力修成正果,利己利人。藏语称寺院为“贡巴”,其意为清净之地,故寺院要建在幽静宜学之处。僧人的学习过程注重听闻、思考、修炼三个环节,能讲授、善辩论、会著述则是每个学僧努力追求的学习目标。汗牛充栋的藏文经典,正是藏传佛教一代代学僧创造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我们时不时听到一些来自境外的所谓关心藏族文化命运的声音,说什么“藏族文化濒临灭绝”等等,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他们如此指责我国政府,简直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仅我省建立最早的高校——青海民族大学就开设有藏语言文学、唐卡艺术、藏药学等本科专业,以及藏族古典文学、藏传佛教、藏传因明、藏族历史文献学等研究生学位点,从事藏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该校藏族古典文学、藏文学史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就是该校藏学院的教授。堂堂最高国民教育机构,花费如此精力传承和弘扬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古今中外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敌对势力的指责倒是提醒我们,藏传佛教寺院一定要很好地担负起自己的重要责任。尤其青海籍僧尼更应该以宗喀巴大师、格西喜饶嘉大师等杰出前辈为榜样,潜心学佛,著书立说,为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立功德。
二、维护民族团结,僧尼责无旁贷
我国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数千年来各族儿女共同努力,缔造了这个伟大国家,成为世界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中华民族。从族源来讲,我国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一不是相互融合而成,只不过构成成份比例不同罢了。经千百年的共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特殊关系,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这方面仅以汉藏两个民族为例,就有无数团结友好的传世佳话。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入唐朝贡,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随其使往吐蕃抚慰松赞干布,从此架起了汉藏友好交往的黄金大桥。松赞干布羡慕突厥、吐谷浑王皆娶唐朝公主为妃,故又遣使随冯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后来,在吐蕃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就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美好姻缘,这是汉藏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
后来,吐蕃王室又屡次向唐请婚,终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喜结连理,成为继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之后汉藏史上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婚姻。当时佛教在吐蕃遭到严厉打击,寺院被封闭,佛像等宗教器物被破坏。金城公主设法找到被抛弃尘封多年的释迦牟尼佛像,并恢复供养。她还按照唐人习惯,为死去的吐蕃大臣举办七日祭祀,以此倡导佛教。金城公主、赤德祖赞夫妇与唐玄宗共同努力,为唐蕃和睦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城公主最感自豪的应该是为赞普生下了一位王子,这就是史家将他与松赞干布和赤祖德赞合称为“祖孙三王”,与亲教师静命、轨范师白玛桑普哇并称为“师君三尊”的吐蕃第37代赞普法王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在位42年,他为吐蕃的发展和汉藏友谊的深化尤其佛教在吐蕃的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藏传佛教不仅是汉藏友好交流的最大收益者,而且也为民族团结立下过汗马功劳。佛教坚持以和为贵,视僧团不和为最大耻辱,故将其职业信徒称为和尚,其意就是以和为尚。世俗社会每遇矛盾纠纷难解之时便请僧人出面调停,而且往往能够奏效,原因也在于此。据藏文史书记载,藏传佛教僧人们还曾出面成功调解过唐蕃冲突,造福于汉藏人民。当今藏区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关键时刻广大僧尼理应而且也能够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这既是践行藏传佛教教义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的期待。
三、坚持祖国统一,藏族堪称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是56个民族共同的家园,每个民族都为拓疆扩土做出了积极贡献,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寸寸河山寸寸金”,守护建设好祖国每一寸土地,同样是每个民族肩负的神圣职责。在这方面,与其他民族一样,藏族人民也有突出的表现。
当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凯旋,松赞干布遣首席大臣噶尔·禄东赞来贺,献一高七尺中可盛三斛酒的黄金铸鹅为贺礼,并说:“圣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于臣礼。天子自领百万,度辽致讨,堕城陷阵,指日凯旋。夷狄才闻陛下发驾,少进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金鹅奉献。”字里行间,其维护统一之坚定态度,溢于言表。松赞干布武力统一青藏高原,为藏民族的形成以及后来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愧为具有雄才大略的民族英雄。
9世纪中叶,由于佛教与王室严重冲突导致王统中断,随即吐蕃王朝崩溃,青藏高原陷入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1238—1239年,成吉思汗之孙阔端领兵驻扎凉州(今甘肃武威),派大将多达那波攻入西藏,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藏北热振寺。后来阔端接受多达那波建议邀请萨迦派高僧贡噶坚赞到凉州会晤。贡噶坚赞审时度势,致书西藏,分析形势,陈述利害,规劝各教派高僧及地方头领归顺蒙古人,以免遭铁蹄蹂躏。他们听从贡噶坚赞号召,向阔端纳贡称臣,归顺蒙元王朝,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藏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正式成员。
此后,萨迦派高僧成为元王朝帝师,中央王朝依靠萨迦教派治理西藏。明王朝改而封赐西藏各教派宗教领袖,以巩固对西藏的主权。清王朝则通过分封达赖、班禅等活佛及驻藏大臣治理西藏和其他藏区。民国政府设立蒙藏委员会及驻藏办事处负责处理西藏事务,在西藏行使主权。这些受封的僧俗官员和委派的机构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03—1904年面对英帝国主义野蛮入侵西藏和血腥屠杀,藏族僧俗群众抱着“即便是男尽女绝也要抗敌到底”的决心,上下同心,不畏强敌,不屈不挠,英勇抗击,誓死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光辉篇章。
西藏被纳入中国版图,藏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是藏族先贤和先民的明智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西藏独立”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在历史上想做而没能做成的故事,也是当今一些敌对势力用以遏制中国从中渔利的卑劣手段而已。深受帝国主义之害并看清其丑恶罪脸,尽享中华民族大家庭尊严的包括藏族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岂能答应?!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帝国主义都不能将西藏分裂出去,在中华民族日益强大并相继收回香港澳门且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的今天还能将西藏分裂出去?!答案无疑都是否定的。对于这一点不仅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看得特别清楚,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自己也十分明白。敌对势力明知不可为却还要蛊惑一些人做出愚蠢举动,其险恶用心路人皆知。
综上所述,同我国其他民族一样,包括僧尼在内的广大藏族人民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立了可圈可点的不朽功勋。我们也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只要全体藏族人民一如既往地坚持祖国统一,全体僧尼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继续维护民族团结,所有学僧心无旁骛地学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期待,为藏区与全国各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作者:何 峰)